第033章:头一次上朝
上一章说到箫空宁打算把人头税并入地税一次征收,这样一来土地少的缴税少,没有土地的就不缴税了,这办法给最穷困的一批人留一条活路,不至于被穷困所迫做贼盗,有利于社会稳定。
萧皇后问到:“假如朝廷取消了人头税,地税就增加了,没地的和地少的得到实惠,可是土地多的增加了赋税,这些人就会有怨言。世上的人心不一样,总有不服气的,甚至能有歹人乘机造反。对此你有应对之策吗?”
箫空宁:“陛下圣明!微臣也有预料,下官的打算是:在合并税赋之前还要先办好一件事,这也是要请陛下圣裁的。”
箫空宁在这来了个大喘气,第一件要办的事放在后面说。萧皇后也感觉到了,只是“嗯”了一声,没说别的。
箫空宁继续说道:“为了保地方安定和避免动乱,下官想到有两件需要事前办妥的事。其一是减少因改税制而利益受损的人群,对原本免税的继续免征。本朝免征的人群是官员、有功名的读书人和有声望的族老乡绅,对这些人继续免征赋税,他们成了局外者,也就不会有怨言了,或许还会帮官府说话呢?
“当然以后还是要征的,现在免征是权宜之计。
“其二是修改律法,允许知县在辖区自行任命乡村一级的吏员,名曰乡吏,品级为九品吏。给予最低俸禄,定制官服印绶,准许设公堂,和准许乡吏招募五名捕快打手以辅助其官威。”
这里要说明一点。古代有定制的官吏则有俸禄,就是工资。其余的人都是官吏自己掏钱养着的。
比如箫空宁说的这个乡吏,他本人加上五名手下,这六个人是有工资的。当然工资高低不同,按朝廷品级规定。官吏自己增加的其他人手,比如请师爷请保镖请轿夫,那就要自己掏钱养着了。
如果一个县之下设了十个乡,那就增加了60个拿工资的**,增加了官府的开销,这就需要官府有银子。
很显然,修改制度是大事,增加吏员是需要朝廷公议批准的,皇后此时也不能拍板。
萧皇后问:“你有奏章吗?”
箫空宁连忙掏出一叠奏章,双手呈上去。
“请皇后陛下御览。”
这一叠奏章中有多个文案,不光是税制改革,还有需要详细说明的技术问题。比如动力锯和车床的图形和说明文字,并且注明这一部分只能皇上皇后观看保存,要严守机密的。这文案是让皇上和皇后知道箭矢是怎么降低成本和大量制作的。这的确的关乎国家的机密,连朝廷上的大臣也不能知道。保密的建议符合皇家的利益,皇后当然懂得。
萧皇后接过奏章仔细观看。
古人行文简洁,一件事不过百十字。
萧皇后边看边琢磨,箫空宁静静地等待。
过一会萧皇后说:“你们做的箭杆有样品吗?我倒是想看看。”
“启禀陛下,下官带来了,就在宫外,我去取来。”
哪里要箫空宁去取呢?花里赶紧去办,不多时取来好几支箭杆放在御案上。
萧皇后拿起来端详,箭杆制作精良,心中称奇。
萧皇后:“这样吧。相关制作箭矢的文案和这几支箭杆我留下,其余的奏章你在朝会上再呈上来,今天召见之事乃咱家的私事,就不要对人提起了。”
箫空宁口称“遵旨”,双手接回奏章。制作箭矢的那部分萧皇后就留下了。
很明显,萧皇后对这份奏章很满意。她的意思是让朝廷大臣们都知道,部分内容也确实需要朝议,同时也是给箫空宁扬名立威的机会。
最后萧皇后说:“你现在已经定亲了,按礼节要下聘礼,也要接待不少客人,总不能在兵营里吧?我给你准备了一个小庄子,在城外五六里,有几顷地,一处小宅院,家具齐全,搬进去就能住。你别嫌小,应付礼仪足够了。今日以晚,明日我派人领你过去。”
箫空宁再一次跪下扣头:“臣谢过陛下恩典!”
箫空宁退出皇宫,他与三姐的亲情被刻板的礼仪冲淡了不少。
赐给一个庄子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,真要是日后被罢了官,也可以做个小地主,不愁吃穿。皇后一句话就送了,足以显示出皇家的权威和富有。
给他的宅子在城外,这也是箫空宁在萧家的特殊地位所致,也算是他三姐的关照吧,还不是为了避免尴尬。
。。。。。。
皇宫坐落在京城里中轴线上偏北的位置,像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小城,是城中城。
朝会开始的时间在卯时(早5点到7点之间),就是太阳出来之前。
有个老名词叫“点卯”,就是这么来的,意思是卯时在皇宫外面点名。
箫空宁还在城外军营里住着,要上朝,半夜起来时间都紧巴巴的,那就不要睡觉了。他也没那么多规矩,干脆到城里住店。
跟随的30辆运粮车也跟着进城。运粮车本意就是壮声势的,遇到这个机会当然要扩大影响。马车队伍庞大,客店容纳不下,就在城内择一块空地停车,车把式只能将就着住帐篷了。
箫空宁出门总是前呼后拥的,跟随的人也不少,所以他使人在旅店里包下三间房。
跟班小斯石头与他住一间,出门在外就靠着石头侍候了。
即便住店也是三四点钟就起了床,官袍官帽穿戴整齐,更重要的是带上奏本。他还是习惯乘坐马车,一队人簇拥着马车出发了。
现在是深秋季节,这天的清晨天气晴朗,也是天公作美,给个好天气。
卯时要准时入朝,为了准时,官员都要早起,多少吃一点东西,或者带着吃食,到宫门等候的时候吃。有会做生意的,赶到朝会的日子,就在宫门外,远远的摆上吃食小摊,也能赚几个小钱。
箫空宁去上朝,运粮车也是跟着的。皇宫正门前是个小广场,马车队就列队停在那里。
此时宫门前已经有不少早来的官员了,看到这么多的马车有人就过来围观,指手画脚的议论不停。马车上插着“万石军粮”的小红旗子,不用问,一看就明白了。这几天都传说辽东送军粮,现在终于看到了。
箫空宁下了马车,主动往人多的地方凑,他的意思是能够多认识几个官员,这是难得的机会。
箫空宁太年轻,从官服看竟然是三品文官,就凭这一条就很扎眼。
辽国学习宋国,也有品级,但是不怎么看重。
箫空宁出仕之前默默无闻,出仕后远离京城,这里几乎没人认识他。但是皇后的弟弟做了辽东留守,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的,所以他一露面大家就知道他是谁了。
这种外戚关系在官员们的眼中是瞧不起的,但是也没人敢招惹他,于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议论。
箫空宁终于看到一个熟人:耶律斜轸,就凑过去聊天。
在他去辽东上任的时候就是耶律斜轸带兵护送的,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,此时的耶律斜轸已经是北宰相了。
“北”是契丹人的官员,“南宰相”就是汉官了。
有人很诧异:这个娃娃官员竟然跟宰相熟络,像老朋友见面似的。
卯时已到,宫门打开了,众官员鱼贯而入。箫空宁整理衣帽冠带,随着进入了宫门。
进入皇城后,就看到一个大殿,这是皇宫里的核心建筑,就是俗称的金銮殿。大殿的后面还有一个小殿,那是皇上暂歇之处,有时候也做小规模的召见臣子之用。
这皇宫的规模是没法和现代里的故宫相比的,规模小的多,可同样看着宏伟庄严。
箫空宁来过皇宫,可眼前的大殿他是头一次见。之前来两次是被皇后召见,都是从旁门进入的。他去过的那处偏殿应该是属于后宫部分,这里看不到。
大殿前面的广场很宽敞,官员们在此按南北品级排列,也没有人敢说话,肃穆又整齐。
不多时,只听得钟鼓齐鸣。箫空宁头一次见此阵仗,不知所以,可其他大臣们是知道的,这是皇上皇后驾到。大殿后面有门,圣驾是从后门进入的,这边看不到。
待乐声停止,大太监花里站在大殿前一侧,高声宣布:“上朝!”
官员们要在大殿门前行三跪九叩的大礼,口中山呼万岁,然后有头有脸的**们才能进入大殿站班。
箫空宁寻思着怕是自己不够资格,因此没敢贸然跟着上殿,还是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。
每次朝会总是要有个议题的,突然袭击式的弹劾攻讦也时有发生,所以上了这个朝会也像上了战场一样,人人紧张,不知道哪一天,哪个人就会丢官罢职,下大狱丢了性命也是可能的,所以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。臣子们战战兢兢,这皇帝心里才踏实嘛。
。。。。。。
又过了半个时辰,花里站出来问:“有本上奏,无本退朝。”
箫空宁出班报:“臣辽东留守箫空宁有本上奏。”
花里:“呈上来。”
箫空宁迈步登上九级台阶,双手将成文交给花里。殿门是开着的,箫空宁马上就看到御案后面只有萧皇后一个人,正中皇上的御座是空的,皇后坐在右边另一个御座上。
未完待续。
—end—
